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
2.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3.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动;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5.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介绍,了解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时所遵循的一般程序,并在学习科学家事迹中,体悟他们的科学精神,激发以“像科学家那样”的态度对待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STEM学习和一个专项学习。
1.认识能量的本领,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2.理解栖息地、食物链、生态平衡等概念,能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运用案例分析、比较、推理、建模的方法,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能举例说明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能详细说明煤、石油、天然气的成因和异同,举例说明新能源的构成和利用方式。
4.指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水域、空气、生物、土地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列举雾霾、污水等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5.经历“节能小屋”从需求到建成的全过程,能够列举并说明STEM项目学习的大致流程。能够梳理回顾已有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问题情境中,对解决问题产生作用。
三、各单元设计意图
第1单元《神奇的能量》设计意图:能量,简称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量度。一切物质都在运动,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机械运动、化学运动、分子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能量形式的多样性。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磁能、核能等。本单元的设计关注了难易程度的把控。教材对“能量”概念采用描述性定义,没有提及“能量守恒”这个概念,符合小学 生的接受能力和课标要求。
第2单元《生物和栖息地》设计意图:在地球上,从高山到海洋,从路边小溪到校园大树,每个角落都有生 命的踪迹,但生活在各个地方的生物却因地域、气候和食物的不同而大不一样。一种生物长期生活在它的栖息地,那里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在栖息地,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就是生态平衡;生物与环境构成一个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第3单元《自然资源》设计意图:自然资源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这种依赖性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加强。自然资源还是一个国家安全的保证。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的自然、经济、社会及生态属性等相互关联并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安全的总体态势。
第4单元《理想的家园》设计意图: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这个家园的完好程度,对生物的生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一些环保举措,对于现代公民来说,是参与很多公共话题讨论的重要知识基础与决策依据。
STEM学习《节能小屋》设计意图:建筑节能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全球性课题。从建筑材料制造、建筑施工,到建筑使用的过程中,要消耗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能源,建筑在用能的同时,还向大气排放大量污染物。
《专项学习》设计意图: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